比较一下各种骨质疏松药物
降钙素:德国很少使用,对骨质疏松治疗作用很弱。但长期使用有增加癌症风险。总起来说对骨质疏松治疗获益不大。 raloxifen: 雷落希芬,雌激素受体拮抗剂,推荐更年期后60岁以下的女性,只作用于骨骼,不增加乳癌风险的选择性雌激素样作用。缺点是年龄大的人增加腿部血栓风险,好处是没有像双磷酸盐那样对颌骨永久性的风险 唑来膦酸:一年一次,静脉注射,一般多用于骨骼癌症治疗,也用于难治型骨质疏松治疗。优点一年一次很方便。缺点,对七十岁以上老人有造成急性肾衰可能性,而且使用后,终身颌骨坏死风险增高。 双磷酸盐:口服,一周一次。治疗骨质疏松作用好,优点:价格便宜,使用方便。目前在德国很常用。缺点:有颌骨坏死风险和胃肠道不适副作用。使用五年后,效果减弱。需要药物假期。 地舒单抗:皮下注射,六个月一次。优点:使用方便,抑制骨吸收作用非常强,效果立竿见影。使用期间有做牙齿治疗可能性,不像磷酸盐类在骨质内有储存。缺点:体内代谢很快(其实这个对牙齿治疗来说也是优点)。一定要遵守时间,推迟两周以上注射,就有骨折增加风险。目前经验是可以长期使用,停药时需要续惯治疗。 特利帕肽:皮下注射,每天一次。非常有效的促进骨生长的药物,对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比地舒单抗还强。缺点:有增高骨肿瘤风险,所以最多用两年,使用初期有骨骼痛等副作用,停药时需要续惯治疗。 Abaloparatid: 德国刚上市不久,国内还没有,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,作用和特利帕肽差不多。优缺点也差不多,好处是特利帕肽用后两年,可以继续用这个药一年,继续促进骨形成。 Romosuzumab: 欧洲上市三年左右,目前是最热门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,国内估计也快了。每个月注射一次。作用相当于地舒单抗加上特利帕肽,既可以抑制骨吸收又可以促进骨形成,双管齐下。缺点:一次使用一年,有心脑血管风险。#骨质疏松#药物